来美国之后,吃饭,散步,拍照,码字,画画,做些琐碎之事,每天深居简出。偶尔去大大小小的湖边发呆,喂鹅,去树林里种花,拔草,去餐厅里花两个小时吃饭,在小酒馆里听一场Live show,过得波澜不惊。
这里的生活平淡,安逸,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大多是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去公共场所,很难有跟人交流的机会。遥想一个月前在西藏,周围还是热气腾腾的市井气息,从绝对的热闹到绝对的安静,这个节奏对我来说,也许刚刚好,可以让我慢条斯理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一直在想要写什么。这里风景甚好,但用文字表达总是显得苍白。城市生活,与国内也相差无几。政经文体,网上信息海量,无需赘述。无法从宏观上去铺陈,那就从微观处寻找,从日常体验中挖点边角料,给大家看一看可能别处不会大张旗鼓宣传的小生活,美名其曰“微观美国”。
来这里的几个星期,与一日三餐、吃穿用度息息相关的固定行程是逛超市,因为和国内超市略有差别之处,值得一写,“微观美国”开篇就来说一说关于超市的那些小事吧。
1 你需要的手推车这里都有
带小孩子去逛超市,有时候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在国内的超市,经常看到孩子们为了好玩站在推车里面,或者踩着推车往前滑,熊孩子调皮带来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再小一点的孩子,也许家长会将他们放在把手前面的小隔板上,坐得不舒服不说,有可能还会滑倒。有主见的大孩子,喜欢自己购物,但一般超市的推车比较大,手提篮久了又累,不太方便。如何才能满足带孩子一起逛超市的各种需求呢?
下面这种带座驾的推车,每家超市有不同的设计,有带方向盘的,有大有小,有不同颜色,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超市之旅变得更加有趣,也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有两个孩子也可以一键搞定。
下面这种专为儿童设计的迷你推车,很多超市都有配备一定的比例。有些孩子不满足于乖乖坐在购物车的儿童座位上,喜欢像大人一样仔细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购物车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超市里摆脱束缚,也能提高购物自主性,说不定还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好习惯。
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车位、残疾人专用厕所,这是众所周知的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而真正进入超市购物时,国内却很少有针对这一人群的措施。除了游乐园,小孩们也都很爱逛超市,但身体不方便的儿童怎么办,他们也能享受逛超市的乐趣吗?
下面的这种电动购物车,坐在上面,不用手推,方便又快速。美国有很多体型比较大的人,甚至到了影响走路的程度,逛超市对他们来说是一项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还有很多身体虚弱,甚至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士,有了这种购物车,就能驰骋超市,来去自如。
在美国的很多超市里,还可以看到一种特别的手推车。由美国知名超市ShopRite和宝洁联合推出的专为特殊需求人士设计的推车,叫“卡罗琳的手推车”(Caroline’s Cart),是以Drew Ann 及David Long身患残疾的女儿Caroline命名的。卡罗琳患有先天雷特氏综合症,无法正常说话和行走。多年来,母亲Long一直努力地让卡罗琳也能投入到超市购物的过程中,把她放在超市推车里跟着她一同挑选商品。然而,对现在十五六岁的卡罗琳来说,普通购物推车里的儿童座已经无法满足了。因此,Long决定改变这样的困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Long终于设计出了成功的方案——在超市购物车的底座上安装一个大的塑料椅,从而让需要轮椅的孩子也能舒适地坐在上面。这种座椅可以承受最多250磅(约113公斤)的重量。此外,“卡罗琳的手推车”上没有设计腿洞,因此各种身材的人都可以坐在上面。推车并没有任何高科技元素,但设计上完全考虑到特殊孩子的需求。
很多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或有其他病症的人都对Long的这一发明表示了感激。比如下面这位91岁的老人,喜欢和自己的女儿逛杂货店,但是如今由于行动不便,已经没法再和她一起走很多路了。女儿说,原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车载着她去购物,在进商店以前把她留在车里,要么只能一开始就把她留在家里。后来,她们看到了超市里的“卡罗琳的手推车”,终于解决了问题。
虽然小推车只是超市中很细微的一个地方,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时的努力和诚意。在中国也是如此,商家在提升购物体验、融合各种高科技元素、不断扩张门店的同时,是否能为特殊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设施及服务呢。小众群体,恰是最需要关爱及帮助的群体。在这里看到的肥胖人士、残疾人士特别多,是否也是因为各种公共设施让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自由地生活着呢?
2 你要找的东西总是很快就能找到 超市总是很庞大,很容易迷路,有时候需要的东西寻寻觅觅,来来回回就是找不到,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购物体验。如何才能稳准狠地一眼就发现自己要买的东西呢?
这里的超市总是把各种物品尽可能地归类,在每个区域的上方都有很明确的类别牌,每一排货架的侧面都有一个编号,并且放置了每一个小类的标牌,一眼就看得到。
如果你走近一个区域,每一排上方还有更加细致的分类。比如,走到药品那一排,货架上方还会有小标牌告诉你哪个区域是治疗感冒的,哪个区域是治疗过敏的,哪个区域是关于消化的,哪个区域是关于止痛的,总之,跟着标牌找就不会有错,大大节省了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有机”的东西,有机蔬菜,有机甜品,有机奶制品,甚至有机冰淇淋……如何在超市里一眼就辨别出它们呢?
在美国,有机食品是有专门的认证标识的,包装上都有一个圆形的标志:美国农业部认证的官方有机标准,USDA ORGANIC。比如下面这些买回来的东西。
很多超市为了方便人们选购有机食品,通常会开辟一块Organic或者healthmarket区域专门放置此类食品,找到了这些标识,就找到了你要的东西。
3 你想要的有机这里都有
在美国,很多人都是非“有机”不吃,完全拒绝转基因食品,因此一般的超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那么如何在超市一站式购齐所需要的东西呢?
被冠上“有机”的产品,不管它们是否真的在健康方面有绝对优势,仅从价格上来看,也是相对“高端”的产品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类的产品,有机和普通的价格差别。
首先看一下在国内比较金贵的Lindt和GODIVA巧克力,超市价格在3-5刀之间,礼盒装的贵一点,10刀也有。
而带上“有机”标识的巧克力,虽然我不认得牌子,但价格在5-7刀之间,同等规格之下,比所谓的“名牌”还要略贵。
再来看一下哈根达斯,小一点的4刀,大一点的6刀不到,而同样我不认得牌子的“有机”冰淇淋是7刀多。
在当地,有一些小型超市,专打“有机”品牌,主要经营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常去的一家,是people's food co-op(人民食品合作社)办的有机农产品超市。所卖的产品多数是本地农场生产的有机农产品,产品质量好,价格就相应高,顾客一般是关注有机食品的较高消费群体,死忠粉也都是对“有机”有执念的人群。
这类超市相对于Target、HyVee、Walmart等连锁超市来说,规模小得多,但与一般超市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消费者合作社的营业模式,主要通过消费吸纳会员。会员每年缴纳会费,不但能享受优惠,而且能定期收到它们制作的有关健康、养生的知识简报,各种活动信息,还能每年获得分红。在他们的网页和寄来的资料上还有专门介绍供应商的文章,而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联系到供应商,去他们的农场参观学习。
4 这里有你想做的慈善
我们一直在提倡节约和环保,也都知道去超市最好摒弃塑料袋,但是除了一些节俭的主妇和老人会有意识自备购物袋,还有别的办法给自己动力形成惯性吗?
在这里,基本上超市提供塑料袋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你用自己的购物袋,每次会给你便宜5个penny,相当于5分钱。虽然钱很少,但是这种减免的措施也是一种反向激励。况且,对于每个星期都要去两三次超市的人来说,积少成多,一辈子下来节约的钱也是可观的。
另外,在上面提到的people's food co-op里,还有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叫“beans for bags”(以袋换豆)。
只要你每次购物时使用自己的袋子,收营员就会给你一种豆子,一个袋子一颗,比如你一次购物用了2个袋子,就会给你2颗,依次类推。在超市出口处,你可以捐掉这些豆子。一般来说,会有两个玻璃瓶,上面分别标注当地的慈善机构或者基金会,你可以选择一个机构把豆子放进去,代表为这个机构捐一笔钱。到了月底,超市就会根据里面豆子的数量,给该机构捐款。捐款的情况也会在每期邮寄资料上公布。
慈善从来不是大张旗鼓的,大灾大难面前进行捐款、救灾固然可贵,去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固然值得提倡,但是更可贵的是,把这种环保和慈善的意识融进每天的生活中,让它们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举动。就像people's food co-op说的那样:感受保护环境的同时献出爱心的快乐。我想,大家都会更加喜欢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吧。
这些关于超市的小事,从商业上来说,给提升客户体验和企业结合慈善路径提供了一种范式。从人性上来说,给平凡的生活加点乐趣,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小而美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