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麻将在中国各地蔓延开来,一时间麻将声不绝于耳。如晚清时《申报》曾报道扬州城各坊都有轿铺,轿夫无所事事,“动辄就地斗叶子牌以为乐”。1926年上海大戏院曾准备放映一部西洋电影《古国奇缘》,为了提高票房,写的广告词就是:“麻将天天可打,好影戏不是常常有得看”,打麻将的风气可见一斑。
打麻将又叫“砌四方城”,此说法就来自南京。民国时夫子庙的问渠、义顺、天香阁、六朝居等茶馆里都可以打麻将,南京一些大饭店里也都有牌桌。当年京剧名家梅兰芳、电影明星周璇来南京演出下榻在白下路的江苏饭店,空闲时也要玩几圈的。
“麻将风暴”刮到美国
20世纪初来华的西方人越来越多,他们在饱览了东方风情外,被街头巷尾一种无处不在的小游戏——麻将所吸引。1920年代,曾在苏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约翰·巴布考克用英文写了本麻将教程——《巴布考克麻将规则手册》。这本书一出来,就成为洋人们手中的畅销书,4年里印刷了12版,还漂洋过海,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出售。
截至1923年,大概有1500万美国人在玩麻将。和中国一样,许多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女性成为麻将的主力军,丈夫在公司上班时,她们就聚在一起打麻将。作为这种流行的一个表现,艾迪·康特为一出音乐剧写了一首歌叫《当老妈开始打麻将》,大意就是从老妈开始打麻将,家里真是乱了套……
对外国人来说,打麻将和品茶、饮酒一样,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精华,中国文化的象征,一些外国人甚至认为麻将是孔子发明的。他们觉得打麻将是一件很有格调、独具品位的事。女人们则用搓麻将的形式来表达对东方的向往,美国妇女们常常在家里点着灯笼,身穿中式服装,通宵达旦地玩麻将。
麻将征服了日本人
因为留日学生爱打麻将,麻将在日本也迅速得到传播。1926年,日本人编写了一本适宜大众学习掌握其技法的书籍《麻将通》,很多地方开设了麻将馆。1924年《朝日新闻》的读者提问一栏中,还有读者提问“麻将(麻雀)是什么”的问题。此时麻将还仅限于有闲阶级中的上流家庭以及男女学生中。
后来,麻将逐渐以高雅活动的面目出现在咖啡馆和高档餐厅中。到了昭和年代更是风靡一时,出现了许多麻将爱好者的团体。打麻将的热情延续至今,日本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将博物馆。
麻将桌是社交圈也是情报部
打麻将是真正的全民运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都参与其中。宋美龄当年住在黄浦路官邸时,每到周末,就会邀人来打麻将,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就是她的牌友。电影明星、社交名媛们更是把麻将桌当成了很好的社交场所,当年陆小曼就热衷此道。
有“东方标准美人”之称的30年代女明星徐来也曾是个麻将高手,她和丈夫唐生明都是社交高手,出手阔绰,爱打麻将,热衷跳舞,家中常高朋满座。只是唐生明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作为军统的特务打进汪伪内部。风姿绰约的徐来很快与汪精卫老婆陈璧君、陈公博情妇莫国康、周佛海老婆杨淑慧等混熟了。
在麻将桌上,徐来搞到汪伪核心层不少重要情报,甚至搜集到的情报比她老公还多。后来唐生明策反了陈公博、周佛海等众多汉奸;还得到日本准备再度袭击珍珠港的军事情报,及时送出,得到美国方面致谢。说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还是来源于太太的麻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