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MQ-9型无人机和“地狱火”导弹
自伊拉克在2015年率先装备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并将其成功应用在国内反恐战场后,在许多重要战斗中发挥出了决定性作用,一时间可谓风光无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近两年来这类无人机在也门和利比亚战场上被频频击落的新闻,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军事强国不给无人机安装自卫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点:
-
降低无人机装备效费比
现阶段服役的察打一体化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均在5吨以下,典型的彩虹-4A/B以及翼龙系列则仅有1.5吨左右,其中彩虹-4出口说明书显示,其最大任务载荷为345千克,仅搭载100千克燃油无其他负载时,可实现40小时长续航,而在继续搭载245千克弹药后,续航时间则下降到14小时。我们以目前军贸市场上性能最好,且装备数量最多的MILDS AN/AAR-60(V)2型紫外激光告警器+ALR-90(V)系列雷达告警器,配合ALE-47多用途布撒器的组合套装为例,其中紫外、雷达告警器最低配置均为4具以满足全向雷达搜索照射和导弹来袭告警,各自配合1具各30发箔条、热焰干扰弹的布撒器,以及其配套机载处理器和配套电路等,总重量在80千克以上,约等于两枚AR-1(射手-1)激光制导导弹或者三枚A R-2(射手-2)的重量。如果将其搭载在无人机上,不但会挤占本就狭小的机内空间,同时会严重影响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以及武器挂载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套自卫对抗系统的高昂价格会严重削弱无人机的低廉优势,严重降低装备效费比。
图注:翼龙Ⅰ无人机及其弹药
-
自卫对抗系统自身性能限制
众所周知,目前战斗机搭载的最先进自卫对抗系统,其主要作战对手也不是大型地空导弹以及便携式防空导弹,而是空对空导弹、地面野战防空火力,由于后两者具备更强的动力加速时间、更可靠的地面引导手段、以及自身更大的探测器阵面孔径,使得常规机载干扰手段很难起到效果,只有类似于EA-18G咆哮着这类专用电子干扰机携带大型化干扰吊舱,才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为止战斗机执行的绰号“野鼹鼠”防空压制任务,危险程度依然要远大于对地近距离火力支援。在战斗机独自面对野战防空尚且无法有效自保的情况下,指望这套设备护住无人机恐怕是力不从心。
实际上,无数次实战经验已经证明,自卫对抗系统实战效果大都远不如宣传口号那样令人放心,相对于所谓的先进技术设计,能够让设计更加对症下药的导引头和制导情报工作搜集才是这一系统有效工作的关键环节, 而这往往是双方互夸海口,但却只能实战检验的环节了。就在翼龙被击落的几乎同一时间,一架自卫对抗系统装备相当完备的沙特AH-64,也被胡赛武装地空导弹击落,其搭载的大型常规被动无源干扰器都没能有效发挥作用。
图注:2019年12月胡赛武装击落沙特空军阿帕奇直升机,机上自卫对抗系统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无人机进行自卫对抗系统搭载实际上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即便是小型化自卫系统,其重量体积也依然偏大,且干扰手段少、针对性不强,是否有效尚且存疑;而专用吊舱虽然干扰效果好,但在重量、体积、能耗、安装难度以及效费比上又远超其承载能力。而从军用武器发展规律上看,任何一型武器都不可能长期处于绝对霸主地位,察打一体化无人机近年来给大家留下的天空霸主地位,本身就是一种错觉,因此对于近来频频出现的被击落事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