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时不时就有粉丝说想看新中式案例~新中式在当下受欢迎,却也难设计。

因为它不仅门槛高,还要求屋主和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稍有差池就会显得不伦不类、经不起推敲。

不是摆一个屏风、置一套中式桌椅、供几个古董,就是“新中式”。

历史长存,城市向前,现代风格与传统中式如何融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解。

现在流行新中式的家装风格,看起来大体相似、风格单一,只剩形体,缺乏内涵。

直到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美国“中餐女王”孙江芸(Cecilia Chiang)女士的家,才发现除了实木家具、暖色灯光、盆景古董,“新中式”还有一种全新的思路。

01

民国大小姐在美国的家

中西平衡的“新中式”

孙江芸女士的家,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幢顶层公寓中。

她家的“新中式风格”有些别致,融合了现代和欧式的味道,但任谁见了都知道,这个家是 “中国魂”。

这个家的第一眼,就给我时空倒流的感觉。米色的墙面,像一封旧家书柔和可亲;现代风格的白色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老照片。

搭配最妙的是客厅:

柔软的欧式沙发与古朴厚重的实木椅子搭配,中间配一张四四方方的实木茶几,一盆兰花、几摞书、一套杯碟,就展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韵。

富有中国风格的靠包,将中西两种风格融合得极好,削弱了风格差异,更为和谐统一。

孙江芸女士家中的器皿多为青花瓷,花盆、花瓶、杯盘、装饰、台灯……青花瓷一登场,东方美学的氛围感就稳了。

沙发四周摆满了老式家具,斗柜、屏风、矮凳……色彩不一、制式不同,多少有点“中式极繁主义”的味道。

餐厅的设计也很雅致:

餐桌并选择中国传统的圆桌,是一张长餐桌,但风格是中式的,搭配一水儿的靠背椅。椅子上的靛蓝垫子与条案上的青花瓷呼应,桌下的地面铺着一块中国古董地毯,弱化了现代大理石的冰冷感。

餐桌侧面的墙体是一整面白色的书架,装满了书籍、旧物品、老照片,与条案上的瓷器、墙上的字画一起营造出一种繁而不乱的中式味道。

餐厅的另一边的小空间里,还放了一张小方桌,用于日常吃早饭。这里布置了餐厅同款地毯,角落里一盏青花瓷台灯,墙上的中式字画,依旧透露着中国魂。

靠墙的角落放了一张透明的矮几,桌上欧美风格的银器,这些零星欧式单品穿插其中,有效弱化了风格上的审美疲劳。

孙江芸家的新中式,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见的。

它是一种中西交融后的平衡,是现代感与传统文化的彼此成就,优雅又耐人寻味。

江孙芸的“新中式”风格,或许不是你理解的“新中式”,但它的确是“中式”的另一种表达,在一水儿的“假中式、真日式”的风格中,让人耳目一新。

而这种特别的新中式,正是江孙芸的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具象化。

看完江孙芸的家,你或许都不知道,这个中国老太太究竟是谁。

她的一生,比电影还要传奇。

02

美国的中餐女王

中华美食的海外传播者

孙江芸,被称为“美国中餐女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音乐家约翰列侬、丹麦国王等都是她的座上宾。

她的故事要从民国开始说起。

1920年,江孙芸出生于无锡一个大户人家,她的本名是孙芸,家里有12个孩子,她排行老七。

4岁时,江孙芸全家搬到了北京生活,住进了一座王府旧邸中,那座王府一共7个院落52个房间,江孙芸从小就过着千金小姐的生活。

江孙芸的父母对饮食极为讲究,家中还有2位大厨,分别执掌南方菜和北方菜。虽然七姑娘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在耳濡目染下,对美食有自己独到见解。

长大后,她嫁给了在北平辅仁大学教书的江梁,后来江梁做了外交官丈夫,被外派常驻日本,她也和丈夫一起,居家迁往东京。

来到东京的第三年,江孙芸就和朋友在那里开了一家中餐馆——紫禁城,成功吸引了大量食客。她本以为自己以后会在日本待一辈子,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在远在美国的六姐传来的消息——姐夫去世了。

于是,江孙芸决定远赴美国旧金山看望姐姐。没有人会想到,她的人生,就此改变。

初到旧金山时,江孙芸就发现,当地的中餐厅水平很低,只能做出一些芙蓉蛋、炒杂碎,而且价格低廉、环境脏乱差。

这让江孙芸有些难过,中国博大精深、繁复深奥的美食文化怎么能这样被误解?!

恰在当时,江孙芸遇到了两个在日本认识朋友,她们想在美国开一家餐馆,就拜托江孙芸帮忙去和房东商谈。热心的江孙芸为朋友垫付了10000美金的押金,可谁知事成之后,朋友又不想要那家店面了。

更糟糕的是,押金不能退!她深吸了一口气,干脆自己开餐厅:“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菜!”

1960年,江孙芸的中餐厅开业,取名the Mandarin(福禄寿)。

福禄寿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当时中餐馆脏乱差的环境,她在餐馆中融入中国元素,灯笼、中国字画,将餐厅装扮成具有中国特色,又有西式就餐氛围的感觉,别有情调。

不仅如此,她还把真正的“中国菜”带到了美国人的餐桌上,宫保鸡丁、锅贴、北京烤鸭……一共300道特色菜肴。

在创业初期遇到了许多美国人还是无法接受正宗的中餐,但她没有因为他们的喜好改变根本的味道,只是在服务、餐具、摆盘上做调整。

这一点,和江孙芸家居中体现中西平衡很相似,里子都是中国味。

江孙芸相信,“好食物就是好食物,这和你是美国人或我是中国人无关。”

正如她所料,渐渐的,店里人多了起来,桌子坐满了,门外排起了长队。

1975年,她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庄开设了第二家Mandarin。

一时间,福禄寿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餐厅,从普通百姓到上流社会、商人政要,都以去吃过福禄寿为荣,类似现在的网红打卡餐厅。

可以说,福禄寿改变了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中餐不再是低廉的快餐,而是和西餐一样新鲜、美味、有文化有内涵的美食。

71岁时,江孙芸选择卖掉自己苦心经营30多年的“福禄寿”,退休养老。

但她没有放弃推广中餐,给餐厅做顾问、给大厨做老师、参加美食节……

她说:“我只是改变了普通人对中餐的认知,他们都不知道中国是个那么大、那么有文化内涵的国家,我想在更大的地方宣传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

无论是中餐,还是家中的东方元素,都是她一生割舍不掉的家国情怀。

去年秋天,北京王府里银杏满树金黄时,江孙芸在旧金山的家中永远睡去…..闭上眼时,她的身上还穿着中国的服饰,旗袍、盘扣,房间里的老家具陪伴了她一生,那一刻也跟着她,魂归故里。

在美国生活了60年,江孙芸一直穿着中传统的服饰,坐着中国的椅子,在中式的桌上吃中餐。

把家装成“新中式”对许多人而言是一种风格追求、流行趋势,但在这位老太太心中,成了一种情怀、一种寄托。

她没有学过设计,她也不懂什么才是“新中式”家居,但她懂得什么才是“中式的魂”,这也恰恰是现在许多“新中式”家居所欠缺的。

(文章来源梦想家颜究所,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