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药是传统医药的代表。汕头是著名侨乡,多年来,华侨过番谋生,也推动了传统中草药“走出国门”。

侨批专家对侨批内信内容进行研究,发现不少线索。其中,澄海程洋岗先侨在国外设店,销售家乡中医药丸便是其中一个发现。

侨批内容蕴藏潮汕中医药在南洋传播之路

1860年开埠以后,潮汕人下南洋,并寄回侨批给家中亲人。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曾旭波在撰写的论文《澄海“大娘巾药丸”在东南亚的经营及传播——以华侨陈国保家族批信为个案》中对相关侨批进行分析。

潮汕人陈国保旅居马来西亚砂拉越洲。他在给远在程洋冈石寨内母亲的批信中提到:“但儿有托高头乡许平贵兄到俺家中取它药丸,如是此人到俺家中,至切饭菜奉敬,其路道过远。但是可寄他带来600粒至1000粒亦可,店中并无一粒可卖。”

曾旭波认为,这里的药丸指的是澄海程洋冈本地“大娘巾药丸”;从侨批内容可见,陈国保家族一直有将家乡著名中药丸带货到东南亚一带销售。

曾旭波分析道,该侨胞在马来西亚焦急等待药丸来货销售,怕故乡亲人怠慢这名水客、误了货源大事,因此特别叮嘱“至切饭菜奉敬”,侨胞再次嘱附之后,还是放心不下。从侨胞家书叙述中,可见“大娘巾"药丸在外洋受到患者认可的程度,也许不少人正在急切等待这种药丸治病救急。侨批内容也从侧面反映,“大娘巾药丸”以其良好的口碑而显名,患者所依赖,求购者络绎不绝。

曾旭波认为,陈国保三件批信,写于1921年农历6月至11月,时间跨越大约半年。信中每次请求寄发药丸的数量都在600粒至1000粒。总数1800一3000粒,平均每天销售10多粒,销售量不算很大,只能算是小本经营。

据蔡氏后人介绍,古时候,程洋冈的药丸要远销东南亚,路途十分遥远。为了更安全地保存、确保药丸不变质失效,会用蜡纸包装妥当,然后放入密封度较好的铁匣子当中,再运输出去。

汕头市中医院院长陈超告诉记者,明代潮汕医学发展在岭南尚算突出,宋代之后的众多医药材料,以及现当代潮人、潮商投身医药行业,都有历史缘由。其中,蔡氏女科、马庆贤家族的马氏家藏中医药都具有代表性。

蔡氏女科一脉历经500年流传15代

程洋岗,当地人习惯称为“大娘巾”,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有一千多年历史,历代名医辈出。

澄海县志引蔡氏医疗有载:“蔡敏斋素精岐黄,为士林所重。”蔡氏女科传承人王福强介绍,岭南妇科流派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妇科派系:一为广州罗氏妇科流派,二为粤东蔡氏女科流派。粤东蔡氏女科起步于明末,始祖为蔡敏斋,至今已有十五代,历经500年,是现存最早的岭南妇科世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诊疗思维模式和诊疗方法手段。

至清康熙年间,粤东蔡氏女科分为宁静斋及卫生馆二系。王福强曾随蔡氏后人多次前往程洋岗实地调研,他发现如今蔡氏女科后人还依然活跃,并在中医界占有一席之地。例如著名中医世家宁静斋传人蔡友清先生,现居汕头澄城,日门诊量惊人。卫生馆十四代传人蔡英翰先生,则仍在程洋冈坐诊,门庭若市,遐迩闻名。

据王福强介绍,在蔡氏女科历代的医家中,宁静斋第十三代传人蔡仰高当属最出名的人物之一。

据资料显示,蔡仰高医术精益求精,诸多疑难病经他诊治皆化险为夷,妇科验方甚多,尤喜用潮汕地区野生草药,药到病除,北京、新疆、山西、福建、广东省各地及港澳同胞和旅居东南亚侨胞慕名前来延医者络绎不绝。

手写蔡氏药房原件。

蔡仰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还向国家献出祖传十三代的妇科秘方。蔡仰高在1962年、1978年两次荣获“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他还作为13个筹备委员之一,参与筹建广州中医学院。

古代潮汕医学领域研究尚属空白

在程洋冈村里,有一条宋代的老街——新兴街,老街上有一间名为“杏春园”的医馆。侨批专家向记者证实,这间医馆的名字在现存的批信中均有出现,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大娘巾药丸在海外侨胞中十分热销。

程洋岗中尚存杏春园地标,与侨批中所标地址吻合。

王福强认为,程洋冈自古扼韩江干流之江海交汇处,唐宋成为潮州口岸凤岭古港所在,为潮汕中草药“出洋”创造有利条件。

据蔡氏族谱记载,第十二代传人蔡瑞凯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赴泰国于曼谷嵩越路老本头右畔巷开设程洋冈芝圃祖传妇科务医。其子蔡璧煌,得家传秘籍,继而进入泰国古医草药学院学习,将中泰医术融为一体,使医术更为精湛,并推动泰国中医药合法化进程,现为泰皇御医长。

王福强曾到泰国拜访蔡氏后人。

王福强曾前往泰国拜会蔡璧煌,并拿回了一些泰国生产的“大娘巾药丸”样品。王福强认为,流派传承对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意义,与同为岭南妇科两大流派之一的罗氏妇科流派相比,粤东蔡氏女科虽然起源更早,但其影响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著书立说,以及不注重院校教育。目前尚无学者系统整理、归纳、分析粤东蔡氏女科的学术理论体系,比较遗憾。

陈超则认为,总体而言,古代潮汕医学领域的研究尚较为空白,究其原因在于,古代潮汕医药业的存世文献较为零散,梳理研究较少。

“张长民《古代潮州中医药史话》《潮汕医著丛考》等,是较为专注的几种。潮汕、广东、中国的医学专著以及潮汕的通史、断代史、地方志书等仅有零星简述。”陈超告诉记者,“目前有关部门正加大力量,将散在民间乃至流失境外的大量单方、验方及传统炮制技术,以及相关中医药文献征集汇编整理。”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江炜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