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莲

  在热气腾腾的夏天,“贪凉”的石先生总爱从冰箱里拿出熟食就吃。但在今夏,这个习惯令他出了大事,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让石先生备受折磨的始作俑者,名叫李斯特菌。它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也被称为“冰箱杀手”。

  (1)多科会诊才揪出“真凶”

  家住房山的石先生今年59岁,虽然血糖、尿糖高,但病情控制得不错。他好吃冰箱里冷藏过的食物,觉得这样“很痛快”。

  7月中旬,石先生突然开始发热、怕冷、头痛,体温最高时达到40℃。他以为是感冒了,可接下来的病情发展把家人吓得够呛。石先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发生左下肢抽搐,继而全身抽搐,最后意识丧失并摔倒在地。有一次,家人不在身边,石先生又昏过去了,醒来后却不知道究竟昏迷了多久。

  家人将石先生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按照肺炎给他治疗,但情况并无好转。转诊到北京地坛医院后,石先生的病因仍然让医生颇费思量。

  频发抽搐会不会是癫痫?第一次脑脊液检查完全正常,头颅核磁也未见异常,说明并不是癫痫。

  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的石先生回家了,但不到24小时他又来到了地坛医院,此时的他高热不退、神志恍惚。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很高,难道他继发感染造成了菌血症?第二次做腰穿检查发现,石先生的脑脊液明显异常,多核细胞占到90%,但降钙素原却高得不多。“根据临床经验,我们考虑患者病因是李斯特菌感染,奇怪的是脑脊液的常规检查并不支持这个判断。”主治医生宋美华说,“而且我们升级到高级抗生素美罗培南给予治疗,患者仍然高热不退。”

  石先生的病因不明,于是医院为他进行了多学科会诊。神经内科许冬梅主任确定患者有颅内感染,复查头颅核磁和头颅CT后,颅内影像学却没有任何相关提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最后是经验丰富的检验科主任王慧珠发现了蛛丝马迹。

  王慧珠找到石先生前几天送检脑脊液(当时常规培养结果为阴性)剩下的标本。她将剩余脑脊液标本用注射器抽取后,注入到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中,上机培养。李斯特菌此前在其他抗生素作用下不敢露脸儿,可在血培养瓶这种有中和抗生素功能的环境中终于露出马脚,恣意生长起来。检验人员打来电话“报阳”,并特意提示医生,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则天然耐药。

  真相大白,石先生被确诊为李斯特菌脑膜炎。治疗方案马上进行了调整,一直高热的石先生经过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体温逐渐开始下降。随后的第三次脑脊液血培养瓶培养法,也再次印证了李斯特菌就是真正的病因。

  (2)哪些人群容易被感染

  大家都有从冰箱里直接拿东西吃的经历,为什么偏偏老石生病了呢?

  李斯特菌进入人体后,是否使人发病与细菌数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

  医生分析,石先生患有糖尿病,相比健康人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差,且他某次摄入的食物被李斯特菌污染较严重,细菌才得以在他大脑内作祟。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陈志海教授说,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可造成两成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例如,李斯特菌在美国每年约引起500人死亡,其中李斯特菌症是主要死因,致死率甚至高过沙门氏菌及肉毒杆菌。

  人通常在感染后3天至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则有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流产等病症。

  (3)这些地方李斯特菌常出没

  李斯特菌分布极广,普遍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植物、蔬菜、鱼、鸟、野生动物、家禽中。无论是酸性、碱性环境,它都能适应。

  医学上,李斯特菌分为7个菌种。其中,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因其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据报道,健康人粪便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携带率为0.6-16%,有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奶制品、30%以上的肉制品、15%以上的家禽均被该菌污染。

  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的鸡肉、未再次加热的热狗、鲜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生羊排、卷心菜色拉、芹菜、西红柿、法式馅饼等而感染,约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除了饮食途径外,李斯特菌还可通过人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体内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性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4)为什么被称为“冰箱病”

  李斯特菌跟冰箱怎么扯上了关系,还引出了“冰箱病”呢?

  原来,李斯特菌能在2℃至42℃环境中生存,也有报道称能在0℃环境中缓慢生长。它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若人们在未经高温彻底加热处理的情况下食用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出现感染症状,因而李斯特菌病又叫做“冰箱病”。

  我们如何远离“冰箱病”?陈志海教授提醒,李斯特菌通过高温即可杀灭。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具体预防措施包括:1、尽量避免生吃鱼肉、牛肉、蔬菜,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冰箱食品的储存应生熟食分开;2、冰箱存放的食品在食用前应高温充分加热,温度达到70℃并持续两分钟以上;3、孕妇与免疫能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牛奶、软奶酪和未经煮熟的蔬菜,其他食物也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延伸阅读

  李斯特菌感染典型事件

  1992年至1995年,法国出产的奶酪及猪肉中发现李斯特菌。

  1998年,美国21人因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热狗等肉类熟食死亡。

  1999年底,美国密歇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热狗和熟肉死亡;在另外22个州有97人患此病,6名妇女流产。

  2001年11月,中国质检部门从美国、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国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排等30多批近千吨猪副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2011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卫生部门官员证实,美国爆发的李氏杆菌疫情已经造成8人死亡,另有数十人感染。到9月27日,因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全美已有72人患病,其中13人死亡。这在当时是美国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