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宮廷麻將“五彩螺钿牌”。
专为袁世凯定制的麻将。
据媒体记者从北京佳士凯国际拍卖公司了解到,在日本世界孔子协会会长孔健祥林的努力下,2012年11月25日,“日本麻将博物馆”新任馆长高桥一品抵达北京,与北京佳士凯拍卖公司达成协议,将于2012年12月在北京举办“日本麻将博物馆”拍卖会,起拍价为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1亿元),3万余件藏品将可望全部回到“麻将发源地”中国。
日本世界孔子协会会长孔健祥林表示,“日本麻将博物馆”创始人商野口恭一郎去逝前告诉后人:“麻将源自中国,我希望麻将博物馆回到中国!”。“日本麻将博物馆”新任馆长高桥一品在北京出生,两岁去日本,对中国感情很深,他认为,中国拥有最多的旅游人群,“日本麻将博物馆”搬到中国,更有利于麻将文化的传播。佳士凯拍卖赵晓凯总经理同时表示,日本博物馆整体回流中国,尚属首次。
麻将在海外发展最好的还是日本。出于对麻将的喜爱,日本麻将爱好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将博物馆。它坐落在太平洋沿岸的千叶县岬钉,由一名酷爱麻将文化的出版商野口恭一郎出面于1999年筹建。馆内展出了从世界各地搜集而来的几千件展品,包括麻将牌、麻将桌、麻将图书和各种麻将资料。此外,3万件中的其余部份因空间不够尚未展出。
据日本学者考证,中国麻将是1909年由日本教师名川彦作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至今已有100年历史。在这期间,麻将在日本生根发芽,已成为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性娱乐活动。
博物馆收藏了从中国明朝时期流行的“马吊”到现在风靡世界各国的各式牌型应有尽有。珍品有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使用过的“游龙戏凤”牌、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菊池宽生前用过的由中国人精心制造的牛骨牌、被称为麻将“三大古书”的《麻将牌谱》、《麻将指南》和《麻将秘诀》等。完成于清朝年间的《麻将大观》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本。
馆藏的中国清朝“升官牌”用“级、品、功”代替了“万、筒、索”,分别代表武官、文官和普通官职,而“大三元牌”则用“太师、太傅和太保”标记,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麻将传入西方后,西洋的麻将牌都在牌的一角标注英文或阿拉伯数字,以辨认区分。
麻将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名贵麻将牌。其中最珍贵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宫廷麻将“五彩螺钿牌”。它一套两副,牌体稍大的为男牌,稍小的为女牌。所谓男女有别,即便是贝勒公主也不能同桌玩牌。“五彩螺钿牌”的贵重处在于每张牌背的图案均为极难雕刻的梅花图,要使螺钿牌背的图案一模一样,制作师非有鬼斧神工之力不可。另外,馆内收藏有一副20年代为梅兰芳特制的京剧麻将牌,风牌牌背以梅兰芳得意曲目“游龙戏凤”4字为图案。还有中国流传到美国的第一副麻将牌、法国制造的竹制牌、加拿大的石头牌等。有趣的是,欧美使用的麻将仍大多使用“八万”、“东风”、“发财”等汉字。为帮助不会汉语的人辨认,麻将牌的左上角分别标有阿拉伯数字或英文缩写。
麻将用具也不一而足。如中国清代的红木云石麻将桌椅,方桌方凳均使用云南高级红木制作,桌面是暗花纹大理石。该麻将桌被摆在二楼展厅入口处,显示了博物馆主人对其的珍爱。还有一副透视眼镜,看起来与平常眼镜无异,但与特殊麻将牌配套却可以把敌家的牌看得一清二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该博物馆甚至收藏了具备透视功能的隐型眼镜。有了它,谁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香港电影中的现代“赌王”。
关于麻将历史与文化的书籍是麻将博物馆最丰富的部分。比如1357年明太祖朱元璋敕造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面额1贯的纸币上有10束10枚文钱的图案,据说这就是麻将祖先“马吊”的起源。还有一张1923年美国《纽约时报》上的麻将广告,某教会开了一个麻将学习班正招聘学员,每人学费10美元。有人笑言,“看来当时学麻将还是高消费呢!”
在堆积如山的麻将书籍中,还有中国1920年刊印的《麻将扑克秘诀》,美国1923年出版的英文麻将规则,日本1926年出版的《麻将通》,甚至收入了中国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麻将大全》和1998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麻将比赛规则。麻将博物馆专门印刷中日英三种语言版本的中国麻将比赛规则书籍,冠名为“国际标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