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维码
二维码(QR code,也称“快速反应码”)是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人发明的。二维码的发明者bai腾弘原(Masahiro Hara)来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这家公司是日本电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oration)旗下的子公司。
日本电装于1949年从丰田汽车公司独立出来,但主要业务仍然是给丰田供应汽车零配件。日本电装如今还保持着全球第二大汽车零件供应商的地位,全球雇员数量超过15万。
由于高精度的汽车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原料来源、产地等),而传统的条形码信息容量很有限。如何在零件标签上存储更多的产品信息,成了日本电装需要攻克的难题。
尽管如此,创始人腾弘原从发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维码能够被社会广泛应用。Denso Wave公司尽管拥有二维码技术的专利权,但并没有考虑过向全社会收费或出售专利。
2、自动麻将机
全自动麻将bai桌由日本率先发明、生产,全自动麻将桌刚开始是由日本少量原装进口到中国的,之后因为中国的市场庞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人就在中国开厂大批量生产全自动麻将机了,就这样把麻将机带到了中国。 全自动麻将机,顾名思义,就是要讲究自动化,通常人们打麻将是用的一副麻将,一盘打好之后由打麻将的人自己洗好,砌好,再接着打。但是当人们使用全自动麻将桌打麻将的时候则需要使用两副特制的麻将牌,(特制的麻将牌是有磁性的,依靠磁圈吸引。)然后当他们一盘打完之后呢,只需要操作一下全自动麻将桌的工作程序,然后麻将机里面预先砌好的麻将牌将通过机身里面的推升牌机升到桌面,人们就可以继续打下去了,既快速又省力,受到了很多麻将牌爱好者的青睐。
3、KTV
中国原本是没有什么卡拉OK的,据说,卡拉OK是咱们亚洲人的发明,由日本传入港台,继而bai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陆。说是“横扫”,这并不夸张,以前咱们没什么象样的娱乐生活,比如我哥哥那一代人就比较可怜,他们一律留着鸭尾巴式的长头发,穿的喇叭裤像大扫帚一样,手里还拎着砖头一般的录音机,然后三五扎堆,找个角落大跳迪斯科。由于那形象不怎么样,所以居委会大妈看见了都绕道走,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孙子,看看,这些都是小流氓。听说某地把跳迪斯科称为“砸地”,我忍不住乐了,这词形象。砸着砸着,鸭尾巴长发不见了,喇叭裤不见了,那一代愤世嫉俗的青年们已经惆怅的老去,而满大街都是卡拉OK了
4、手机emoji表情包
emoji就是表情符号,baiduzhi日语词汇逗dao絵文字地(假名zhuan为逗えもじ地,读shu音即emoji),已编入zhi牛津辞dao典。创造者是日本人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他将目光投向儿时的各种元素以获取灵感,如日本漫画和日本汉字等。自苹果公司发布的iOS 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后,这种表情符号开始席卷全球,目前emoji已被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系统所兼容的Unicode编码采纳,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机短信和社交网络中。
5、公共卫生间男女厕所标识
1964年,东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考虑到日语并非全球通用,设计师聪明地采用了非文字图像形式来引导游客前往各种场所。于是这个经典的厕所标志诞生了
6、方便面
方便面是1958年日籍台湾人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于大阪府池田市发bai明的。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贩售“鸡汤拉面”口味,最初的售价为35日圆,但仿制产品随即出现,导致产生削价竞争。 日清公司在发明方便面后,便积极向国外发展。1963年先与韩国三养食品合作,1968年再与台湾的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口味的生力面。最初的生力面因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湾销路并不好。在调整过调味与面条的口感之后,成为台湾的畅销产品,顾客多半买回家当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时期,“生力面”几乎成为这类产品的代名词。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生力面最后黯然退出市场。截至2005年,过去的国际食品公司仅剩一家生力面包店在高雄市新兴区继续营业,但早已退出方便面市场。 虽然方便面在亚洲颇受好评,1960年代末期在美国却无法顺利打开市场
7、味精
日本bai人发明。池田教授在东京大du学的化学实验zhi室里,仔细dao地研究起海带的zhuan化学成分来。半年shu以后,他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奥秘终于揭开,正是谷氨酸钠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味。于是,池田把它定名为“味之素”,并获得专利。
20世纪初,中国到处可见味之素的广告。有一个叫吴蕴初的工程师对这种能产生鲜味的粉末很感兴趣,便买了一瓶回去研究。他化验出粉末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 钠,于是就想造出中国的味之素来。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提炼出10克白粉似的结晶来,一尝味道,与日本的味之素无异。吴蕴初想:“最香的香水叫香精,最甜的味道称糖精,那么,最鲜的东西,不妨取名为‘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