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3月26日美东时间9点邀请到了张医生在线直播, 对海外华人、留学生关心的疫情做解读和回答。早上九点我是起不来的了,不用上学的时候生物钟总是有些不稳定。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看了回放,很多媒体其实也已经发了视频的总结通稿,但是我想自己看一下。本来还想写自己观察的客观情况和今日份的新闻,发现张医生的篇幅好大啊我还是明天再写吧。
1. 留学生教育学在读博士生,在NYU交换,纽约疫情十分严重,有类似正在就会十分紧张,请问流感和新冠在开始时症状上有什么区别
纽约的疫情比较严重的,全美的疫情,现在还没有看到峰值。事实上,流感和新冠的区别,在你一个学教育的博士生眼里,是没有区别的。最开始的是时候,正装都有可能是发烧,咳嗽。你想参加一个晚上的连线,明天就学会了区别,那是不可能的。你也知道,一个医学生毕业,不会比你们教育学的要轻松,特别在美国。事实上你是不可能通过连线搞清楚的。
(喝咖啡的我差点呛到)
所以你想问的是,如果去了医院,医护人员知不知道区别。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CT上看出来,但是确诊还是需要实验室的结果。现在新冠流行,出现很多流感和新冠的合并,医院会做两种检测。如果身体确有不适去医院,要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听从医生安排。美国现在的检测能力,和两个星期前比,有很大的提升。例数越多的地方,说明检测是到位的。病例多反而证明有充足的检测能力。
(主持人:张医生的意思是,这个问题白问了哈。)
2. 老华侨,现居盐湖城。提了几个比较专业一点的问题。重症概率多少,为什么美国青年感染率比中国高,无症状和有症状患者临床上有什么差别。
你这个问题,问的和医生差不多了。我做一个基本的判断,盐湖城在中部,最开始美国的病例都集中在西部和东部,盐湖城现在有三百多例,意思是都是从东部和西部带过来的,之后、一旦出现本地传播,病例先出现缓慢上升,然后进入指数型上升。盐湖城已经采取了措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年轻人感染问题。根据中国两个多月的防控经验,中国对病例的追踪是不遗余力的,在美国做到这样子是非常困难的。感染风险主要是密切接触者。像你这个年纪的三个主要的事情是办公室,家庭,和开车去买菜,而年轻人大量的活动都是社交,主要的事就是两个字,“瞎混”。英国也是,拿一个啤酒就聊一个晚上,感染的风险很大。像中老年人的行程,白天上班晚上休息周末买菜,防护做好了感染风险是比较小的。那两个留学生,年轻人,感染风险很大。我是看清楚了,你们两个一点都不焦虑,焦虑的是你们的家长。在中国,在武汉,大概率是家庭传播。但是在美国,很多家庭年轻人和长辈没有住在一起,家庭传播是少量的。但是核心是一样的,“密切接触”。
在中国,早期也是和美国一样,因症就诊,所以这样重症的比率就很高。上海,350个病人,重症三十个,极重的插管的5%左右。现在已经改变了,大量海外人员回来,回来就检测,筛查很多无症状病人。美国现在应该是一样的,医院需要提供10%的病床,5%的ICU病床。
3. 坐标洛杉矶的留学生,美国人欧洲人为什么不喜欢戴口罩
日本香港喜欢戴口罩,欧美不喜欢。所以戴口罩不完全取决于科学,也取决于文化和习惯。你叫人家戴口罩,就是教育人家,你也知道,教育别人,人家也不理你的,还要问你要data和evidence。那么说数据,加州现在3000确诊,加州人口4000万,按确诊数就是万分之一。你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叫所有人都戴口罩,这样的防控效率很低。无症状的患者,我们在上海做过研究,不是主流,但是还需要更确切的数据。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戴口罩,口罩挤兑,储备需要留给真正生病的人,和医护人员。但是,在接受口罩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戴口罩的意义还是重大的,各州采取的关闭社交场所,也是为了防止超级传播。需要看到各国文化、效率、国情,在美国戴口罩这件事不需要太紧张
4. 大华府地区华人,疫情反转让人有了恐慌和紧张,能否预估美国疫情拐点,气温升高是否有助于控制
1918年的美国大流感,都是华盛顿地区领导的,那里是全球最牛的医学的地方。川普身后站着专业的团队,科学和专业毋庸置疑。美国各个州都是自己在做,所以出现的不同步很正常。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拐点,很多都可以计算出来,像意大利,我们已经看到了新增数开始下降。所以,没有到高峰,就谈不上拐点。美国的高峰什么时候到,取决于美国最近采取的紧急事件响应的做法。我们当时的做法,和现在美国各州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是采取严格的居家隔离令。问题在哪里呢,美国增长这么快,其实是失去了早期的一个最佳时机,现在在美国东部,已出现了社区传播,只能采取延缓社交,居家隔离,能不能有效果,看政策能不能执行到位。如果到位,原则上10-14天就能看到新增病例的降低。我们当时上海是shut down,武汉是lock down,上海的经济活动还是保持了一部分,stayathome,在中国叫在家里焖两个礼拜。传染病,就是经不起隔离,充分做到隔离了,都会得到控制。隔离的决心是不是够大,大陆演示了,做检测决心够大的,新加坡演示了,隔离和检测决心大,韩国也演示了。美国的发展有不确定性,就是不知道shut down做到什么地步,广泛检测铺到什么地步。美国医疗资源和紧急生产能力也是非常好的,做的好,峰值最快10天,做的不到位,慢的会四个星期。美国医学水平居于全球最高,相信美国政府会采取合适的措施。
5. 教育学博士生提问,留学生心态,虽然相信医生,但是避免去医院,很多小病都是自己吃药。如果现在我们自己隔离14天没有病症,是不是就证明安全了。
留学生很多买的都是最便宜的保险,所以现在不敢出门。80%的轻症,在家里自己熬就熬过去了。国内为什么要去医院,是为了有效隔离,防止传给你的家人。但不去医院,80%轻症患者可以自愈,20%(重症)患者需要去医院,需要床位。要成为那10%-20%才要去医院。美国医疗系统对自己的预估十分清楚,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医疗资源。如今意大利的情况是很多重症病人由于医疗设备有限得不到治疗,纽约我看了他们急诊室的视频,新进了很多呼吸机。从配置来看,美国10万人ICU床位的规模,远超英国,超过德国,意大利就不要比了。如果留学生发烧了先自己熬一熬,多吃水果、牛奶、鸡蛋,休息、睡觉。同时奉劝各位家里有留学生的父母,过多的关心都会成为心理负担。出现发烧不一定是重症,但呼吸困难,走楼梯喘气,就必须要重视起来,是一个及时就医的时间点。如果实在是有问题解决不了,找祖国,把大使馆电话放在身边。
6. 盐湖城华人提问,病毒通过空气传染的可能性有多大,如单位的通风系统,排污系统,留学生使用的公共洗衣机
我们无法保障哪个人是带病毒的,很多患者也无法确定感染源,更无法确定是哪种物体表面传播了病毒。病毒在一些物体表面停留的时间长达十个小时。戴口罩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手乱摸,戴的也不规范,口罩也不够,一天才换一个,那么被污染的口罩比空气还要危险。所以美国说,戴口罩干什么呢,还不如洗手。空调系统风险这一块所有数据来自sars香港淘大花园,事实上世卫组织最后认为,这种事件的发生是个案。99.99%的病人,在上海,我们都是追踪到实际传播的人。但是在密闭空间里,空气传播是有价值的。比如我们给病人插管,密闭空间里打开呼吸道,大量病毒就出来了。如果你万分之一的概率都不想冒险,在电梯里可以戴口罩,或者拿纸巾捂一捂也行,拿纸巾牙签按电梯按钮。我自己在上海是不做的,但是如果你要防范,就可以这样做。与其问风险多大,不如直接自己做好措施。
7. 如果真的要坐飞机回国,到底有没有必要穿防护服。
这个问题好尖锐好敏感。如果我说不该回来,会有人骂我没良心没人性;如果我说还快回来,又会有人说防疫压力好大。所以做人好难,我们就来讲事实吧。
该不该回的判断原则,现在需不需要呆在美国。如果医疗保险无法覆盖,在美国也没事,家里人每天晚上都在哭泣,有人给你买机票,那就可以回。其实很多的三级保护是不必要的,我们医疗里面,做近距离的操作才需要三级保护。如果你穿的像太空人一样,那你就比美国的医生还要厉害了。但是机舱的确是高风险的地方,十几个小时,总有人会摘口罩的。最大的风险其实来自于登飞机之前,因为很多人上飞机之前就感染了,所以我们现在落地就要做检测。但是不管怎样,防护服的意义不大,带N95的口罩就可以了,勤洗手。上海的输入病例已经接近七八十了,所以回来一定要隔离。我们海关、检验检疫、医院现在每天接触太多回国人员了,只要人员挤兑,服务肯定是不到位的。所以不要觉得祖国的欢迎不够热烈,你们也要体谅一下。
8. 华盛顿华人提问,在美国戴口罩意味着这个人肯定是生病了,导致疫情初期华人戴口罩被歧视,很多华人很纠结。目前华人占确诊比例非常低,也反应了华人注重防范措施。美国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美国人还是出门的。基于美国文化背景,如果还要去超市等必要场所,不戴口罩的话,如何预防。
在人家家里,改变别人,真的很难。那我们只能调整自己。去超市,挑人少的时候,和别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结账可以去自助结账;还可以去华人超市,带好口罩,疯狂购买,回家以后,立刻洗手。这个时候应该取消一切的社交,你们在美国叫social distancing。只要保持了社交距离,口罩其实是没有用的。
焦虑和恐惧情绪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美国就医体验整体秩序是好的,但大家觉得看病还是很麻烦,费用很高。这种情绪促使我们采取保护措施。我觉得口罩不是核心,核心还是社交距离。和别人保持距离,基本是没有感染风险的。如果疫情还有,你还要有必要的social活动,那你一定在美国混的如鱼得水,那这种人生病也不会恐惧的,因为融入了美国的体系。美国医疗的冗余度,超过欧洲任何国家。华人不用太担心。
9. 教育学博士提问,连花清瘟、维C等一些保健品,这些药品是否规范有效?什么时候用什么药?现在有没有必要让家里人寄一些药品过来
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在美国属于保健品,在超市就能买。目前为止,作用是不确切的。和我认识的华裔医生交流,他们自己是很少吃的,但是回国会买来当礼品。我觉得可以吃,但是不是必须要吃,有些保健品吃吃也坏处。我和美国医生交流时,他们想在医生人群中使用氯喹。氯喹,原来是治疗寄生虫病的,现在用来治风湿,氯喹的药效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副作用不可预测,不建议大量囤积,要预防也是给风险最高的人预防。你囤了一堆,最后你得了个流感,给你预防干嘛呢。最好的药物是什么,还是多喝水、喝牛奶,不出去瞎混、别扎堆人群。
10. 很多人说连花清瘟胶囊会有用,我们应该吃这个来预防吗?
吃连花清瘟预防,如果没有症状你吃了,那你有症状了,你吃什么。你在美国待五年,吃五年的连花清瘟胶囊吗。这个疫情搞到冬天, 你就一直吃到冬天吗。你囤了很多吗。
(张教授连环怼)
10. 盐湖城华人提问家里门口邮筒,取件问题。
我也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邮箱里每天都会有很多信件,大多数是打折的购物券,所以也不要随便扔掉。我在上海有350个病人,所有人都能找到感染源,没有一个人是找不到上一个传染源的。如果你真的很担心,你就戴手套,或者洗手,还是有洁癖你就拿酒精消毒喷一喷。如果还是不行,你就放到烘箱里,60度,烘一个小时。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烘完了你随便处理信件,亲它都可以。
总结这段说的特别好。
美国对疫情的控制,历史上,我个人觉得医疗条件,卫生专业人员的素质,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有点慌乱,是因为体制的执行,因为不是中央统一调配,每个州就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新加坡日本韩国,都是中央集中调配,整个亚洲看起来都比就比欧美做的好。但是人家也是有数据预测的,每一个上升都会出现更严厉的防控措施,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还留在那里的中国人,应该要有信心,他们有一流的专家一流的医生,只要跟得上,峰值一定会到来。峰值到来之前,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宅在家里,烧烧菜,不要聚会,少社交,把这段苦日子过来,我对全人类的抗疫都是有信心的。因为历史上,没有一次,人类在疫情中是败下来的,只是看代价有多大。全球抗疫,这个世界的疫情的防控取决于控制的最差的国家,不取决于最好的国家。
在美国你可能找不到医生愿意花两个小时跟你讨论这个事情的,但是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