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10月,蒋介石在办公室里,严厉批评杜聿明,是因为杜聿明怀疑

国军作战厅的厅长郭汝瑰,是中共的特工


蒋介石认为,郭汝瑰是国民党优秀的军事家,如果他是共产党的话,那天下人谁都是共产党。

(蒋介石和杜聿明)

淮海战役前期,郭汝瑰提出一系列的作战方案,都被国民党采纳。

杜聿明在回忆录里这样说:“

我当时内心忐忑,我们上了共产党的当,蒋介石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

杜聿明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挥师百万大军,为何败给了粟裕?最后被我解放军俘虏。

不仅杜聿明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国内外的很多军事家,都对此感到疑惑,国民党在淮海战役当中,为何败的那么惨?

(杜聿明被俘)

盯一个人,而且盯了43年,是什么概念?

杜聿明整整43年的时间,都一直紧盯着郭汝瑰,1981年的5月6日,他已经病入膏肓,距离去世只剩下9个小时。

杜聿明把郭汝瑰喊到了身边,其他闲杂人等全部出去,屋里只剩下两位同僚,他们曾经一起抗日,一起参加解放战争。

杜聿明声音虚弱地问:“

是不是你?

郭汝瑰没有回应,默不作声地坐在病床旁边,紧接着杜聿明又问:“你是起义?还是投诚?”

整整十分钟,郭汝瑰没有说一句话,而杜聿明问了两句之后,目光灼灼地紧紧盯着郭汝瑰,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郭汝瑰离开了病房,在医院外面的车里,独自静坐了三个小时,随后让司机开车离开。

五个小时之后,杜聿明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虽然在功德林,写下了鸿篇巨著,来讲述自己的一生,可功过是非,全凭后人说。

(郭汝瑰)

郭汝瑰最让感慨的轶事,是曾经在陆军大学读书,毕业的时候是1936年,他走出校园门口,他跟周围的同学说:“

一切尽在不言中。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逝世的时候,台湾寄来四封信,子女拆开之后,信封里面装着四张白纸,都是61年前的同学寄来,犹如他说过的那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郭汝瑰,到底是不是特工呢?

开讲之前,有一点要郑重声明,郭汝瑰写过六百多万言的史料,全面讲述抗日时期的正面战场。

笔者本人能力有限,只是粗略看过大半,如果有书写疏漏的地方,大家多多批评,也多多海涵。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为大家讲战场名将郭汝瑰!

1907年,郭汝瑰出生在铜梁县,那时候是属于四川省,今天属于重庆。

郭汝瑰祖上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父亲在重庆府的科举考试时,名列榜首。

从小到大,父亲一直通过笔锋,强烈批评北洋军阀,批评袁世凯、徐世昌、王世珍那帮人,后面还跟着段祺瑞和曹锟他们。

1919年5月4号,著名的五四运动,在中华大地拉开了帷幕!这场运动,启蒙了一代人。

梁启超、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陈寅恪、傅斯年……这些书生的名字,镌刻在了青史当中。

他们的经历,估计十几本书也写不完,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北洋政府派出官兵镇压,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朝天开枪,结果场面混乱,有士兵对着学生开枪,造成了一场惨案。

到最后,北洋政府的领导人段祺瑞,跪在了遇难学生的面前,他说:“我以后,只吃素……”

(三造共和段祺瑞)

北洋三杰号称龙虎狗,其中的北洋猛虎,就是这位段祺瑞,此人一直到去世,也只吃素不开荤,得了个外号叫

吃素的老虎

,关于他的功过是非,以后有时间咱们专门写几篇文章介绍。

总之,郭汝瑰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小小年纪的他,看到中华民族屡受欺凌,所以萌生了投身报国的理念。

郭汝瑰十八岁那年,同学对他说,现在政治不行,经济不行,说什么实业报国更是空,唯有钢枪和大炮才是真理,建议你去广东参加革命。

于是,郭汝瑰报考黄埔军校,当时军校录取的标准非常高,于是就有人说:“你堂兄是师长,随便一封介绍信,进入黄埔还不简单吗?”

郭汝瑰仅仅回应一个字:“哼!”

报考黄埔有多难?举例来说,杜聿明报考黄埔,是靠着去老乡那里闹事,说什么黄埔搞歧视,凭什么南方学生录取那么多?北方录取那么少?

胡宗南报考黄埔,同样是靠着闹事,才得以进入军校学习……

可郭汝瑰不一样,他完完全全凭借真本事,进入黄埔军校深造,不找关系不通后门,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郭汝瑰的政治理想,是社会主义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也就是国共合作,辅助工人和农民。

时间来到1927年,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国共分裂,也就是四一二惨案,国民党开始大肆抓捕共产党人,蒋介石和汪精卫他们,违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走上了反革命的不归路。

1928年的5月,郭汝瑰已经是少校军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要知道当时,这时候加入共产党,是可能要掉脑袋的事情。郭汝瑰曾经两次入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共产党,此后几十年都是国民党的身份,

当然这是后话了,等到了文章后面再说。

郭汝瑰是川军的队伍,他发现堂兄也就是那位做了师长,居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杀害了自己的恩师,为了扩大地盘,加入军阀混战的队伍当中。

1930年4月,郭汝瑰身为营长,率领自己的部队,秘密配合红军作战,说白了就是我方的地下党,率领国民党的队伍,配合共产党作战。

结果因为情报传输出现问题,所以郭汝瑰被误伤,出现了敌我混淆的事情发生。

等出院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那个营损失惨重,已经被取消了编制,不得不感叹,红军太能打了。

因为局势进一步恶化,到处都在抓捕共产党人,所以郭汝瑰去了日本,想要暂避风头,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读书。

结果这一决定,让郭汝瑰走了十几年的弯路,因为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如果脱党时间太长,算自动离开共产党。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也就有了那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郭汝瑰在日本饱受歧视,一听东三省沦陷,那真是雷霆暴怒,好男儿身在日本,焉能眼睁睁看着小鬼子侵略中国?此事绝不能忍!

于是,郭汝瑰开始组织同学,去找校方退学,坚决要回国抗日。

日本当然不同意,因为这帮学生回国之后,就是日本的敌人,于是说:你们可以退学,但退了之后再想回到日本学校,就再也不可能了。

当天夜里,就有人来劝这些留学生,第一位要劝的就是郭汝瑰,因为他是归国学生的总代表。

郭汝瑰当面就说:“

我,即使只剩下一把骨灰,也要随风飘到东三省!我的鲜血,要么染红日本海,要么染红松花江!

第二天,郭汝瑰又带着学生,去找校方办理退学,要求校长准许他们离开学校。

结果校长又是昨日的说辞,离开之后别回来,总之讲了半天就是不放人。

郭汝瑰组织同学高喊:“亡国奴才再回来!”

从此之后,他和同学一起,乘坐轮船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到国内,自然要继续上学,郭汝瑰不愿意再回到黄埔,更不愿意回到师长堂兄那里,因为堂兄已经公开反共,还杀害授业老恩师。

所以郭汝瑰,进入了陆军大学第十期,要知道这所学校,一次只招收几十位学生,没有真才实学的话,休想考入其中。

时任校长名叫杨杰,当时有个说法,说是中国只有三个半参谋长,分别是白崇禧、蒋百里、杨杰、刘斐一……

杨杰身为校长,很快就注意到了郭汝瑰,因为这小伙子的成绩,实在是太优秀了,尤其是在学校三年,毕业考试的时候,成绩愣是拿到了全校第一名。

这还得了?杨杰感慨说:“又一位将星,在历史上冉冉升起,不简单不简单呐……”

(杨杰)

毕业那天,走出学校门口的时候,对着十几位同学说:“诸位,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明知道郭汝瑰共产党的身份,但从未对外说起过,直到郭汝瑰去世的时候,才送去一封信以表哀悼,信里装着的却是白纸,当然这是后话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片大片的河山沦陷,日寇铁蹄侵我华夏。

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师,参加淞沪大战!

到了战场上之后,师长深知第42旅的旅长,不敢跟日寇正面作战,说白了就是胆小。

师长害怕战局有失,所以在开战之前,让郭汝瑰暂时代理42旅的旅长,从此之后一位抗战新星,在淞沪战场冉冉升起。

郭汝瑰有多厉害?

面对日寇陆海空三军,对我淞沪形成的立体战场,郭汝瑰率领部队顽强作战。

国民党军队作战,其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打仗的时候可圈可点,然而撤退的时候,

却总是把有序撤退给演变成溃败


这一弱点,在无数次战斗中暴露无遗,其实这种问题不仅仅在中国有,在全世界也都是常见的。

近代战争史上,能成功撤反的部队并不多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有抗美援朝当中,彭德怀的放弃汉城战略撤返,这些都是成功案例。

放眼近代战争史,除了以上的两次之外,能成功撤返的其实并不多……

有了以上铺垫,便可看出郭汝瑰的厉害之处,因为他深知国军的弱点,所以身边一直放着电台,只要听说哪支部队顶不住的时候,他立刻带人,亲自冲上前线,掩护部队撤退。

也就是说,郭汝瑰亲自带领精神抖擞的“预备队”顶住,然后让疲惫的部队后撤,他严厉地说:“必须有序撤离,否则枪毙!”

兵法常说进退自如,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部队,进攻的时候很勇猛,结果撤退的时候,被追击歼灭。

放眼军事历史的话,能打的军队太多了,可是能有序撤离战场的部队,又能有几支呢?

说回郭汝瑰的42旅,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候,84团意志动摇了,认为战斗不可能获得胜利。

郭汝瑰身为旅长,得知此事之后亲自前往84团的阵地,带头写下遗书。

他随后大喊一声:“

兄弟们!我和你,咱们都一样,都是娘生爹养的孩子,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呢?可是,咱们绝对不能后退半步!看看咱们的身后吧,是咱中国人的河山,有爹有娘有兄弟兄妹,咱们如果后退了,请问谁来挡住小鬼子……全体都有,跟小鬼子拼啦!

郭汝瑰带领全旅八千多位壮士,在淞沪战场血战日寇,拼杀七天七夜,其中四分之三牺牲在了恢弘壮烈的上海战场。

想起七天前,郭汝瑰升任旅长的时候,很多人都翻白眼看不起,认为郭汝瑰是书生,满口理论知识,没有经历过实战。

然而淞沪一战,郭汝瑰的名字,无人不服。

国民党的陈诚,很快就注意到了郭汝瑰,立刻升任第54军的参谋长。

(陈诚)

陈诚身为国民党高层,他看中郭汝瑰的原因,可不是因为打仗勇猛,而是谋略、战术、士气……等等闪光点。

然而,到了1938年的6月,武汉会战的时候,郭汝瑰就站出来反对陈诚……关于这其中的经过,此事说来话长。

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军队驻守武汉,抵抗日寇的侵略。

德国顾问提出,要构建武汉三镇的环形工事,让部队死守武汉。

紧接着,国民党认为此计可行,随后陈诚召集参谋,宣布按照德国顾问的战略战术,安排部队防守武汉。

这时候,郭汝瑰站了出来,对于这一战术,提出激烈的反对。

郭汝瑰说:“

我认为这个作战方案,和南京战役有何区别?一点突破,必将全军崩溃,步南京之后尘……

大概意思就是,德国军事顾问,认为应该防守城市;而郭汝瑰认为,防守城市是错误的,而是在城市的外围,在山地当中抵抗日军。

随后,郭汝瑰准确算到日军的进攻路线,制定作战计划,排兵布阵应该如何防守。

即使山地作战失败,到时候中国部队退出武汉,给日本一座空城,部队退到城后的山地当中,再次展开山地作战。

总结来说:守卫武汉,又不保卫武汉。

很少有谁敢反对陈诚,他而今看到年轻的军官郭汝瑰,站出来激烈批评,第一反应就是很生气。

但陈诚何许人也?几秒钟之后,就意识到郭汝瑰说得很对,因为南京作战的时候,血淋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武汉会战打响之后,因为郭汝瑰的巨大贡献,才避免了又一次的南京悲剧。

陈诚这时候才注意到,郭汝瑰是难得的大将之材,立刻提升为第20集团军参谋长,随后在蒋介石面前大力推荐。

蒋介石看了郭汝瑰的履历之后,也认为这位年轻人的未来,必定会是鹏程万里,前途无限。

于是,蒋介石大笔一挥,让郭汝瑰担任暂五师的师长,随后命令这支部队,参加到长沙会战当中。

随着长沙会战的展开,郭汝瑰一次次的以弱胜强,担任薛岳的排头尖兵,从此之后郭汝瑰扬名四海。

长沙会战之前,国内国外都充斥着中国必败的言论;长沙会战之后,连记者都不相信,中国军队居然能取胜。

这一战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让日本那些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真正开始思考,他们会不会败在中国?更让无数中华儿女相信,抗日战争打到最后,中国是肯定会获得胜利的。

蒋介石数次开会,都认为郭汝瑰,是党国的军界精英。

时间,来到了1943年的鄂西会战,日军改变战术,一个星期就钳住当地的中国部队,导致我方伤亡13000多位壮士。

陈诚紧急归来,连夜制定常德保卫战,连同郭汝瑰在内的多位军事要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日军来到常德是为了抢夺粮仓,因为日军向来是不怎么注重后勤,而今粮食出现了危机,所以才会想要攻占常德。

这时候,郭汝瑰说:

“不,不是为了粮食,我认为日本这次兴师动众派大兵而来,是为了吃掉整个第六战区……”

一句话说出来,连陈诚都不怎么相信,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

陈诚沉思了几秒,想起几年前的武汉大战,郭汝瑰能够准确预测到日军的行进路线,而今是否又能挽救危局呢?

陈诚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郭汝瑰三两步,来到了作战地图的面前,长篇大论地讲了五六分钟,想表达的意图很明白,那就是:

日军的这次作战,完全是在模仿德国的闪电战。

想想法国和苏联,在面对德国闪电战的时候,所遭遇的重大失败;再看看今天的中日,历史极有可能要重演。

郭汝瑰认为,日军的这种战术,如果不加以阻止,只需要发动几次的话,我南方抗日部队,肯定会损失惨重……

结果郭汝瑰一番话说完,陈诚惊的是满头大汗,连同其他的作战参谋,同时都陷入了沉默。

陈诚赶紧问:“以你来看,如何应对?”

关于军事术语,碍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做赘述,总之郭汝瑰立刻提出,一整套的运动战方案。

会议结束之后,陈诚按照郭汝瑰制定的作战方针,开始了调兵遣将,其实他心存顾虑,认为郭汝瑰说得不一定对。

结果开战没几天,陈诚使劲一拍桌子,手都震麻了,跳起来称赞说:“

好一个郭矮子,真有本事!真有本事!厉害厉害可真厉害!

最终,中国军队,在鄂西会战当中,战胜了日本那所谓的闪击战,获得了全面胜利,由此可见陈诚内心的喜悦。

1945年2月,陈诚已经担任军政部长,而他对郭汝瑰,自然会加以重用,各种实权头衔,给了他口中的郭矮子。

蒋介石对郭汝瑰,自然加以重用,后来担任国民党作战厅的厅长,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当中,郭汝瑰出谋划策,为国民党军队制定战术。

可是,郭汝瑰内心深处的政治主张,是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而蒋介石,是极端反共的,更是完全违背了孙中山遗愿的。

尤其是,八年的抗战当中,郭汝瑰目睹国民党的贪污腐败,亲眼所见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强大战斗力。

更关键的是,郭汝瑰对共产党的清廉,对共产党的革命思想非常推崇,于是开始寻找机会,重新联络共产党。

1945年4月,郭汝瑰和共产党取得联系,从此之后成为中共传奇特工,在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书写了一段秘密战线的光辉历史。

在解放战争当中,郭汝瑰参与国民党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于是乎蒋介石的军事机密,都在我解放军的掌控之中。

这里面最纳闷的就是杜聿明,早就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屡次上书报告,最后被蒋介石一顿臭骂。

淮海战役的时候,杜聿明发现对面的粟裕,就跟能掐会算似的,自己每次的调兵遣将,都在解放军的预料当中。

时间来到1980年4月,郭汝瑰多次写信到中央,要亲自书写自己的历史,更要再次加入共产党。

中央发来命令,准许郭汝瑰入党,第二年就评为成都军区的优秀党员。

郭汝瑰晚年,享受副兵团司令的待遇,1997年10月23日,这位中共传奇特工,因车祸不幸逝世,享年90岁。

以前的大学同学,很多都在台湾,得知郭汝瑰去世,于是有四位同学,寄来了四封信。

子女打开之后很疑惑,为何信里什么字都没有写?为何千里迢迢寄来白纸?

当子女翻看父亲留下来的几百万字书籍,才明白父亲大学毕业的时候,对着同学说过的那句话:

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