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授权默沙东新冠口服药有条件上市,成为首个批准该药的国家

11月4日,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宣布批准美国默沙东公司(Merck & Co)与美国里奇巴克生物医药公司(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LP)联合研发的口服抗新冠药物莫那比拉韦(Molnupiravir)有条件上市,用于特定新冠患者。默沙东 10 月初公布的 Ⅲ 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显示,该药物可将轻度至中度症状新冠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约 50%。据 报道,英国是首个批准该药上市的国家。默沙东也已在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向监管机构提交了该药物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正等待审批。

研究发现美国大量白尾鹿感染新冠,或进化出更强毒株

近日,一项对爱荷华州数百只感染过新冠病毒白尾鹿的研究发现,这些动物可能是从人类身上感染到这种病毒,然后彼此之间迅速传染。这项研究揭示,从2020年4月到2021年1月,该州多达80%的白尾鹿曾被感染。科学家们表示,这些发现带来更多有关新冠病毒传播的令人担忧的复杂情况,尽管他们无法确定鹿是如何从人类身上感染病毒的,也没有证据表明鹿曾经把病毒传播给了人类。

日本研究发现新冠疫苗对缪毒株的效果减弱

近日,日本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与既有新冠病毒相比,已接种新冠疫苗者血液中的抗体,对新冠变异病毒缪毒株的有效性大幅下降。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佐藤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已接种新冠疫苗者的血液,就抗体对新冠变异病毒缪毒株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与既有新冠病毒相比,抗体效果大幅下降。该研究小组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论文。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

11月5日10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SDGSAT-1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科学卫星,也是中国科学院首颗地球科学卫星。该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研制,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规划的首发星。

十分钟可采摘5亩棉花 新疆用上国产发动机配套的高端采棉机

近期,棉花陆续吐絮成熟,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各棉区进入大规模采收期。今年,我国民族动力品牌装备的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首次大面积投放市场,进行棉花抢收作业。天山脚下,石河子一望无际的棉花田里,装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K系列发动机的沃得六行自走式棉花收获打包一体机正在高效作业,每隔十分钟即可采摘5亩棉花。棉花采收期间,白茫茫的棉田经过采棉机的收集、打包,形成了一垛垛金色棉花卷。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在与 SpaceX 和 NASA 的诉讼中败诉

美国联邦索赔法院周四对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就今年早些时候授予伊隆·马斯克的 SpaceX 的一份利润丰厚的宇航员月球着陆器合同向美国宇航局提起诉讼。联邦法官理查德·赫特林在裁决中站在辩方一边,在"蓝色起源"号于 8 月起诉美国宇航局后,他完成了长达数月的战斗。

美国发布天文学 10 年计划,将建多座大型天文台以加强竞争力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发布了美国天文学未来的“十年计划” Astro2020。计划设立了类地系外行星、宇宙中的高能过程和星系演化三大研究主题,并建议建造若干大型天文台和空间望远镜来增强美国天文观测的国际竞争力。

科学家帮助机器人进行社交活动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某些社交活动纳入了机器人的开发程序中。在模拟环境中,机器人观察它的同伴,猜测它想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帮助或阻止另一个机器人。研究人员 认为,能够社交的机器人可以更顺畅地和人类互动。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 AR 和脑机接口的机械臂控制系统

河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AR)和脑机接口技术的机械臂控制系统。在系统切换到工作状态后,用户只需选择想要执行的动作命令,系统就会将这些命令传输到他们所佩戴的机械臂上。一旦任务完成,系统将自动返回空闲状态。

中国正在筹划复杂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

中国正在执行一项复杂的任务,收集火星岩石样本,并在最近月球和火星任务的成功的基础上将其送到地球。该任务可能命名为天文 -2 号,最早可能于 2028 年发射,目标是在 2030 年左右返回样品。这种任务以前从未尝试过。

科学家在距地128亿光年星系中发现水

根据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最新观测结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近128.8亿光年、早期宇宙中质量最大的星系SPT0311-58中发现了水和一氧化碳。大量检测到这两种分子表明,在早期形成元素后不久,分子宇宙就变得强大了。这是迄今为止对早期宇宙中一个星系的分子气体含量的最详细研究,也是在常规恒星形成星系中对水分子的最远探测。该研究发表在3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科学家发现给免疫细胞“设障”的关键分子,靶向抗体可让乳腺肿瘤“破防”

11月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研究人员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关键分子,可以防止免疫细胞进入肿瘤杀死内部的癌细胞。该研究结果或为找到某些侵袭性乳腺癌的新疗法铺平道路。

脂肪肝怎么治?新靶点来了

为了解脂肪肝疾病进展的复杂性,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探索了实验性NAFLD/NASH的分子机制,发现了一种治疗靶向基因SH3BP5,也被称为SAB。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期刊《肝病学》上。

我国科研团队有望为化疗耐药患者带来新疗法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吴小剑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谭静课题组在《先进科学》上刊发了一研究成果。该研究系统探索了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潜在相关靶点PLK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机制,发现联合使用PLK1抑制剂能显著提高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为化疗耐药或者肿瘤复发的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科学家研究出达到公认安全级的减肥药

过度肥胖因常伴有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并发症而被视为一种疾病。肥胖症已呈全球大流行趋势,然而医学上的预防或治疗手段却极为匮乏。近日,一篇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纤维素的高吸水性凝胶(CB-SAHs)技术平台,或能推出一款新的公认安全级(GRAS,经FDA认证化学物质或是食品添加物安全)肥胖症口服药物。

海绵细胞的协作形式或是神经系统的原型

在一项最新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对针海绵全部细胞进行了RNA测序,发现海绵体内存在18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其中几种是首次发现。他们发现在海绵的消化腔中,有3种细胞能与具有消化能力的领鞭毛细胞(choanocyte)进行连接,且这些细胞都能表达构建突触连接的基因。进一步观察表明,这种胞间协作在海绵的摄食调节中十分关键,考虑到一些基因参与高等动物中肌肉和神经系统中突触的形成过程,研究者认为这种原始的细胞协调模式,可能是高等动物中更高级的细胞交流模式的原型。

中国科学家指出降低氨排放或可高效治理PM2.5污染

氨被广泛用于制备农业肥料,当肥料分解出的氨被释放到空气中时,氨会与氮氧化物结合,形成细颗粒物。其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不仅会显著降低空气质量,更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全球主要集中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但还未找到最佳、最经济有效的治理PM2.5污染的方法。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指出,相比于PM2.5中的氮氧化物,减少PM2.5中氨的排放可能是更经济有效的方式。

国科大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及行星科学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及审核增列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名单,国科大获批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哲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及行星科学。

清华大学多项创新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环境学院李俊华教授和郝吉明院士团队,面向工业烟气提标改造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硫、硝、尘常规污染物及二噁英、汞等非常规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难题,提出复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吸附催化净化机理,发明系列多功能吸附/催化/过滤材料。环境学院王书肖教授牵头的“长三角区域大气 PM2.5 与臭氧协同防控技术及应用”科研成果在“社会发展”展区的美丽中国板块展出。

厦门市2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获奖项目中,厦门大学夏海平课题组自主完成的“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卢米涅获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宣布,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让-皮埃尔·卢米涅(Jean-Pierre Luminet)获得2021年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卡林加科普奖的独立国际评审团确定卢米涅为2021年该奖项的获奖者,以表彰他长期以来对科学普及的贡献。据介绍,卢米涅是一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科学研究的价值:他创作了科普书籍和小说、附有精美插图的展览画册、诗歌、儿童视听材料和纪录片,其中最著名的是与里夫斯(Hubert Reeves)合作的《活跃的宇宙大爆炸》(Du Big Bang au vivant)。他还是一名艺术家和雕塑家,曾与作曲家合作创作以宇宙之声为灵感的音乐剧。

腾讯教育发布科研云解决方案,以AI、大数据分析助力高校科研项目

为解决当前高校科研工作的痛点,11月3日,腾讯教育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能教育专场上公布腾讯教育科研云解决方案。基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能力、协作应用及生态资源等优势,腾讯教育科研云解决方案具有科研项目与资源协同、科研业务云资源优化、科研团队多维度协作等差异化特性,助力高校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同济大学教授董鉴泓逝世

11月5日,我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鉴泓逝世。同济大学官网介绍,董鉴泓1926年生于甘肃省天水,曾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建筑系副系主任,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城市规划学刊》主编、《同济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规律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等。

北大著名计算语言学家俞士汶逝世

11月4日下午5时9分,著名计算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俞士汶先生去世,享年83岁。俞士汶先生是中国NLP领域一代宗师、计算语言学家。消息传来,多位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通过社交媒体深切悼念。清华孙茂松教授更在深夜赋「七绝」一首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