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健康》版刊登“今天将如何进行性教育”的访谈文章后,海内外读者都很关注这一讨论,除国内外一些网站、报刊转载外,很多读者还参加了讨论,谈了他们的见解、感受,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做法。我们将陆续发表读者的这些稿件,并欢迎热心读者参加这一讨论。―――

自《健康》版刊登“今天将如何进行性教育”的访谈文章后,海内外读者都很关注这一讨论,除国内外一些网站、报刊转载外,很多读者还参加了讨论,谈了他们的见解、感受,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做法。我们将陆续发表读者的这些稿件,并欢迎热心读者参加这一讨论。―――编者儿子晚我两年来加拿大。在他飞抵温哥华前一个月,我刚好读完本市作家刘绮芬的成名作《逃家》。对这名生于华裔移民家庭的少女逃离父母沦为雏妓的经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读者想必会有不同的感受。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追忆:将她“逼”出家门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对她百般关爱的严父慈母。

当时儿子的年龄比离家出走时的刘绮芬小了几岁,但如果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孩子年纪再小也将会出逃容易回归难。因为在这儿他们一旦流落街头,不管男女均能以“人类最古老的赚钱方式”维持生存。

所以,儿子的人未到,可如何对他施教之事已经萦系我心头了。体育好办,他妈多煮些营养食品,我多陪他打打网球即可;智者也不难,儿子天生不笨又爱读书,多准备些书也就对付了。身处与中国东方文化有很大区别的加拿大,我们还决定,放弃老传统,改抓青春教育即性教育。

这性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华人父母在对子女介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时多半会羞于启齿。幸亏温哥华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天体海滩,那儿不乏可供直观教学的实物。于是就带儿子去了一次,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一堂课”上得还算顺利。但接下去就犯难了,到哪里去找适用的教材呢?公共图书馆内供成年人阅读的书籍固然卷帙浩繁,但儿子英文识得不多,没法读。好不容易找到一册专为儿童编写的《SexandYou》,打开一看,文字确实不多,不过连人类最常用的几种作爱姿势也都以大幅彩色照片一并印出,怎敢拿给儿子看?

正巧,这时儿子已开始去附近小学上学。在一次同他班主任老师交谈时我提到了上述的困难。那位女教师说:哦,别担心,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一向很重视,我们早有妥善安排。我于是就向儿子频频打听,学校为他们这班小男生和小女生究竟作出了何种“妥善安排”。刚开始儿子英语较差,听不大懂,倒还愿意向我转述他能听懂的部分,比如有一次他告诉我,老师在课堂上问男学生“你们说说看,女孩子什么东西最让你们喜欢?什么东西最让你们讨厌?”男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有的说“我喜欢女孩子的屁股。”有的说“女孩子的尖叫让我讨厌,她们的尖指甲更叫我恶心。”

以我熟悉的教育观衡量,这类问答虽然尚未出轨但均已出格,所以我提醒自己须继续密切注意。谁知当儿子的英语渐入佳境后,回家就不肯多开口了。他最后一次透露的这类问答的内容如下:老师问女学生“你们对男人的身体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名女生应声问道“男人在生殖器勃起时向前摔倒的话,会不会将它折断?”

儿子进了中学后对学校中发生的大事小事一概讳莫如深。幸好他的任课老师中有一名白人老教师特别和霭可亲,在几次家长会上都能不厌其烦地回答家长们连珠炮般的提问,如:学校里有一个班全是女生,而且都推着婴儿车上学是怎么回事?等等。

当他得知我不赞成中学生早恋时,随手从办公桌抽屉中拈出一份该校学生自编的校刊递给我。这份十六开小报的头版赫然登着五六张黑白照相,每张内都有一对紧相拥抱的本校学生,底下还附有照片中男女的“语录”。我读到一名叫Susan的十一年级女生写的话:我真心地爱我的男朋友,帅小伙Simon。不过我向他保证,将来我嫁的肯定不是他。

那位慈眉善目的老教师见我一脸愕然,便解释道:我们当老师的不鼓励学生早恋,但看到这种现象时也会劝家长不必太紧张。说到底,性的问题是个人的隐私。再说,他们自己也未必当真呀。

不当真岂不是更坏事吗?回家后我把这段对话和我的见解告诉了儿子。儿子追问“隐私”等等是那老头说的吗?他听见我的肯定回答后神秘地笑了笑,弄得我颇感莫名其妙。

儿子在念初中时,没有发生早恋,升上高中后,也没有任何早恋迹象。相反,他好像对女孩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那天在看了电影《喜宴》后,我心中又开始生出新的忧虑来。不过,这时儿子已经长大,先旁敲侧击地向他探询一下也无妨。谁知,他一听话音就猜出了我的心病,便直率地问我:怎么?老爸你又在担心了?照这样下去,在这儿,你的担心还会有完的一天吗?我说,你不愿意谈,没关系,我去找那位“老头”老师去。

儿子听了我的话笑得直不起腰来:还“老头”呢,人家早就作了变性手术成了“老太”啦!

在下一次家长会上,我远远看到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白发红唇、花衫长裙的老妇人,她的脸上透着我所稔知的亲切和慈祥,可是我没有走过去。

北京一中学老师在“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她的新型教育理念:让有早恋倾向的中学生坐同桌。过去的三年中,在她的安排下,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这位老师的创新教育,值得称道。

北京一中学老师在“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她的新型教育理念:让有早恋倾向的中学生坐同桌。过去的三年中,在她的安排下,三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这位老师的创新教育,值得称道。

从另一角度讲,既然能相安无事,就不应断言他们是早恋,或早恋倾向。许多成年人的做法,和这位老师差远了,不仅断言早恋,还轻易的谴责、惩罚他们。这只能招致学生们逆反和抵制,以至不断重演的自杀悲剧。笔者认为,这种置学生人格和权利于不顾的断言“早恋”,应属针对孩子们的暴力语言。

据兰州晨报报道,兰州市某中学两个异性学生。在自习室出于感激的一抱,被王老师发现了,不仅让写了“经过”,停止了第二天的英语考试,还被勒令转学。多亏记者的介入,才转为以教育为主。而记者问道这些动作究竟有多么“过分”时,校学生处扬主任用了“没法说”这样的词。一句“没法说”,比早恋更暴力的语言指向两个16岁少年,他们的一生也许因此改变,变得“没法说”了。

一位姓谢的网友说:同样的事曾发生在她的身上,她的前程差点儿就毁在像这样的老师手里。现在她作为一名青年援助协会的志愿者,真的很痛心看到年轻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果真的是他们错了,会有法律来制裁他们,但是作为一个老师,第一,在其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命令其写下了所谓的事实交待材料,这就是对人权的亵渎。第二,你以及学校的杨主任也没有权力剥夺学生的考试。

现在的孩子们进入中学,开始对异性接近、向往和眷恋。他们也不像八十年代前出生的学生,用嫌恶遮盖异性间的欣赏。许多成年人,却受“男女性爱为丑事”这一封建思想影响,对青少年的朦胧感情,断言早恋,并和“道德败坏”、“作风下流”相联系,进行嘲讽,给予他们纪律处分直至开除,使无数的青少年陷入了苦闷、忧虑之中。假如用“来往过密”、“过于接近”、“互有好感”来代替“早恋”,则给成年人和学生之间留有更多的平等气氛和较大的尊重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著名法学家江平、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清华大学教授王宝树等数十名学者直接上书教育部长周济:“建国五十年来,全国各类学校对学生恋爱和‘性’问题的处理一直采取过于极端甚至有悖于法律的做法,一些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青年学生成为牺牲品。”新近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经取消了“品性恶劣、道德败坏”之类字句,并强调要用规范的法律用语取代道德评价来对大学生进行管理。 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与时俱进”,“早恋”这一暴力语言也应该“与时俱进”地丢弃了。

如果成年人把男女学生的来往,看作青春期的反映,解释为学生的长大、成熟,家长和老师们可有意识地增加男女青少年之间正常的交往活动,让他们在健康的活动中建立正常的同学和朋友情谊,这样可以淡化彼此对异性的好奇心,使其能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还可以让孩子将交往对象带到家里看看,家长亲自告诉他们注意什么,应当负对方什么责任和义务。生理卫生课全面讲授性心理,性生理,性安全,就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预防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北京大学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讲了一个学生自我测试的办法:异性的身影是不是“不招则来,挥之不去”。如果不是,那就是一般的友谊,如果已达到这种程度,那八九不离十是恋爱了。在北京市二十中高二年级学生的《性与性行为》课堂上,鲁爱茹老师让两名学生虚拟出了一个“恋爱”环境,女生对男生要求她晚上去他家中陪伴大声说“不”。这是一个易被学生接受的同伴教育过程,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那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男不钟情。发育成熟是一个近十年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十年,对青少年多一点宽容,多一些正向地理解,多一份人性地尊重。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和羞愧感,是成年人不可推脱的责任。他们的自我意识如同温室里的幼苗,需要精心呵护和加倍爱护。即使是老师也不能断言早恋,把某些学生打入班级的另册。而应从学生的角度保护他们的隐私,理智而心平气和地单独谈心,长期耐心地希望和等待。

断言“早恋”,不是对人类天性的肯定,而是一种谴责,是成年人在保护青少年的名义下,强造出来的暴力语言,诋毁了少年的人格尊严。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等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少女进入青春期,也可以说是到了“多事之秋”,由于必然出现的内分泌和身体变化等生理现象及某种原因造成的病理状态,又必然会给她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许多烦恼、忧愁、惊悸和恐慌,如果不从生理科学和性科学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和理解,不仅会严重影响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少女进入青春期,也可以说是到了“多事之秋”,由于必然出现的内分泌和身体变化等生理现象及某种原因造成的病理状态,又必然会给她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许多烦恼、忧愁、惊悸和恐慌,如果不从生理科学和性科学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和理解,不仅会严重影响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青春期女孩子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期延长或缩短,出血量增多或减少,甚至闭经。月经失调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学家早有认识。如《黄帝内经》中曾指出:“有不得隐曲,妇女不月。”就是说,妇女如果有难言之隐,引起情绪上的忧思焦虑,就会造成月经失调,甚至闭经。

英国有一位妇科医生,曾经对一批寄宿的在校女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一场决定她们前途的主要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约有一半女生的月经失调,大多数人月经周期延长,少数人缩短,个别人完全闭经。特别是考试的那一天,学生的心情最紧张,来月经的人数明显增多了。在被调查的91名女生中,平素任何一天来月经的人数不超过6人,而考试这一天来月经的竟多达36人。由情绪失调所引起的月经紊乱,如果时间短,情绪波动不很强烈,只要情绪稳定下来,月经会随之自动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情绪波动剧烈,持续时间又长,那么月经紊乱则不易恢复正常,往往造成精神性闭经。

月经不调和闭经往往引起青春期女孩子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而消极情绪反应反过来又成为月经不调和闭经的心理原因。因此应该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她们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

处于经期的青春女孩子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紧张;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和生活规律,增强体质,克服“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更不要用“饥饿减肥”的方法来折腾自己的身体。

经前期综合症(PMS)

在经前期,约有28.8%的女孩子会出现一种常见的生理机能变化,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这些症状也会引起女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有的女孩子易怒、好攻击、对周围人苛求;有的则显得烦躁、坐卧不安、事事不如意、易与人发生口角;有的则孤僻、忧郁、多疑、多愁善感、好哭;还有的出现乳房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等等。一般来说,月经过后,症状会减弱或消失,但也有少数人因此造成心理紧张,每到月经前几天,因害怕出现上述症状而感到焦虑不安和恐惧。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反而会加重和延长经前综合症症状。

经前期综合症是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的,心理因素在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青春期女孩子要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经前综合症到来时要泰然处之,这样会有助于减轻和消除症状。

痛经

痛经是月经功能不正常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月经来潮前,小腹、腰部或骶骨有压迫感似隐痛、酸痛或剧痛。在青春期女孩子中,约有10%的女孩子有明显痛经,30%的女孩子有一般性痛经。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有些青春期少女在第一次来月经后便有痛经的现象,但多数是半年到一年后才出现。剧烈的下腹痛常常在月经即将来潮时开始,时剧时缓,可持续2~3天。有的女孩子由于心理紧张,更增加了痛疼的程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痛经者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平时情绪紧张、怕疼的女孩子,其痛经的症状便比较明显。痛经也有暗示性,即本来没有痛经现象的,因看到同伴的痛苦情状,自己也会发生痛经。或者原来痛经症状很轻的,由于暗示就有可能加重。芬兰心理学家认为,母亲痛经对女儿的暗示,与女儿痛经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只有正确认识月经的生理必然,消除恐惧和害羞心理,时刻保持愉悦、稳定、快乐的精神状态,即使痛经发生在你的身上,也许会很快成为历史。

下腹痛

青春期的女孩子由于生殖器官引起的下腹痛是不常见的,在这一年龄中,发生的下腹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是月经间痛和非典型性痛经。然而,偶尔也能遇到器质性损伤,如卵巢肿瘤或卵巢肿瘤出现突然病变(扭转、出血和破裂)等,也可引起腹痛。所以对于脐下腹痛的所有女孩子,都要进行包括肛门指诊和腹部双合诊在内的妇科检查,决不可以掉以轻心啊。

“倒经”

有些女孩子每到月经来潮前一两天或正值行经时,会发生鼻腔出血或吐血现象。由于这种鼻出血或吐血是伴随着月经期而规律性出现的,又常使月经量减少或停经,似乎是月经倒逆上行而引起,所以人们称为“倒经”或“逆经”,时间长了,就引起女孩子月经周期紊乱或贫血症。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指大阴唇外侧、小阴唇、阴蒂等处或者阴道内有痒的感觉,可以延及到肛门周围及两侧股部。瘙痒的程度不一,有些仅仅有微痒的感觉,有些却是奇痒难忍。多数瘙痒是阵发性的,在夜间会加重。出现这种病态的原因比较简单,主要是不注意卫生,另外还有某些病变及精神、神经因素也可能造成这种症状。